【千年风尚】裙腰暗减,眉黛长颦:宋眉的纤巧与多变(一)『明月几时有』(163)-环球滚动

今天是太空与您相伴的【第1894期】

《春秋元命苞》曰:“天有摄提,人有两眉,为人表侯”。古人将两眉之间称为“天庭”,将双眉比做“摄提”,视为人的“元命”表面徽象,对眉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在当代化妆理论中,我们认为,眉毛是妆容中最能体现特色的部位,眉妆对妆面效果有定型的作用,眉型的不同,会直接影响整个妆容的气质走向。

宋代女子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程朱理学”的束缚下,宋代女子无法像唐朝那样追求鲜艳浓郁的彩妆,于是另辟蹊径,从细微之处下功夫,眉毛,也就成了她们挖空心思展现高超化妆技艺的地方。宋代的眉妆形态极为丰富,流行风格变化极快,它们体现了宋代女子的闺阁情趣和慧心巧思。《清异录》记载:


(资料图)

“莹姐,平康妓也。玉浄花明,尤善梳掠,画眉日作一样。唐斯立戏之曰:‘西蜀有《十眉图》,汝眉癖若是,可作百眉图。”

宋代时期的名妓莹姐,每天画的眉毛都不重样,有人戏言:“西蜀有专门教人画眉的《十眉图》,而你这样爱画眉,简直可以作《百眉图》了。”如果宋代也有自媒体,这位莹姐一定会成为一位颇受欢迎的美妆达人,甚至出一部《眉史》也不在话下。只可惜,这些画眉点唇的“雕虫小技”,在当时不过是博取男人喜爱的工具而已,实在上不得台面,也无人专门去记录。如今,这些眉型大多已经失传,但我们仍然能够通过传世的画作和雕塑,通过文人墨客们字里行间的蛛丝马迹,去想象那些纤巧而多变的大宋眉妆。

刘熙《释名》有言:“黛,代也。灭眉毛去之,以此画代其处也。”这是唐代以前通用的画眉方法,即将原有的眉毛全部剔去,再用一种青黑色的颜料重新画出眉型。我们如今所见的唐代眉型之所以夸张而多变,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使用了这种“去而绘之”的画法,所以可以完全不受本身眉毛的限制,自由地画出不同形态的眉。

南宋诗人朱翌曾说道:“今妇人削去眉,画以墨,盖古法也”,可以看出,宋代基本沿袭了削去原生眉重新画眉的方法,但使用的化妆品却有了进步。南宋赵彦卫《云麓漫钞》云:“前代妇人以黛画眉,故见于诗词,皆眉黛远山。今人不用黛而用墨。”由于宋代商业的迅猛发展,成本更高的“墨”取代了“黛”,成为了宋代流行的“眉粉”。南宋诗人华岳《田家(其七)》说:“画眉无墨把灯烧,岂识宫妆与翠翘。堪笑东风也相谑,暗牵裙带缠人腰。”头一句写农家女买不起墨,于是用灯灰画眉,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在当时“眉墨”已经是主流的画眉用品了。

这种“眉墨”,也不同于书写用的墨。元代陆友所著的《墨史》记载:“张遇,易水人。遇墨有题光啟年者,妙不减廷珪。宫中取其墨,烧去烟,用以画眉,谓之画眉墨。”这位张遇,据传是宋代制徽墨的名家,宫中把他制的墨烧制去烟,可以得到用来画眉的“画眉墨”。可见,“眉墨”与普通的墨相比,应该是少了些油脂成分的,质地上也更干燥。眉墨的色彩,较青黑色黛更为饱满、素雅,也更易于着色和晕染,这为宋代女子画出更为纤细清晰的眉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画眉墨不仅好用,还有香味。用来烧制画眉墨的原料是张遇的“供御墨”,根据元代陶宗仪《辍耕录》记载,这种墨的制作过程中加入了麝香:“宋熙丰间,张遇供御墨,用油烟入脑麝、金箔,谓之龙香剂。”明代杨慎《玉泉墨画眉墨》中的说法亦可以作为佐证:“金章宗宫中以张遇麝香小御团为画眉墨。”用它烧制出来的画眉墨,自然带有麝香的味道,这甚至是比我们今天用的眉粉都更高级了。秦观《南歌子》说:

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

人去空流水,花飞半掩门。乱山何处觅行云。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

这位穿着蓝衫黄裙的美人,画眉所用的就是这种香墨了。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用这种方法画眉,为了追求妆面的自然原生感,同时保持眉型的精致,宋代女子发明了“修眉”,用一种名为“画眉篦”的修眉工具,在不削去眉毛的情况下对其做出形状上的修剪,再用眉墨细细描绘。如果对自己的手艺不放心,还可以请人代为修理。宋代的工商业非常发达,《西湖老人繁胜录》中记载了414个职业,其中就有专门的修眉匠。陶谷《清异录》云:“篦诚琐缕物也,然丈夫整鬓,妇人作眉,舍此无以代之。余名之曰鬓师眉匠。”这就类似于我们今天到美容院请人修眉、纹眉了。宋代词人杨炎正有一首《踏莎行》写道:

宿鹭栖身,飞鸿点泪,不堪更是重阳到。一襟无处著凄凉。倚栏看尽斜阳倒。

瘦减难丰,悲伤易老,淡觞消得黄花笑。画眉人去玉篦存,浓愁如黛凭谁扫。

最后一句描绘的,就是修眉匠画眉后离开的场景了。

来源 | 我们的太空(ID:ourspace0424)

原标题:《【千年风尚】裙腰暗减,眉黛长颦:宋眉的纤巧与多变(一)『明月几时有』(163)》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