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六成大学毕业生选择考研,“慢就业”成为趋势

又是一年毕业季,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1158万人,比去年增加191万人。那么,面对如此就业形势,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如何?对就业前景持什么态度?就业区域的选择?毕业后的去向是什么?目标薪资是多少?对此,记者进行了走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7月,记者对宝鸡文理学院东校区的在校大学生以及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共计113份调查问卷。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生认为社会整体就业环境严峻,超6成学生毕业后选择考研,4成学生期望薪资在3000元以上。

74.3%的大学生认为就业形势严峻

今年3月,“孔乙己文学”一词冲上热搜:“如果我没有上过大学,那我一定心安理得地去打螺丝,可是没有如果。”随后这一话题在各社交媒体平台引发网友的热议,当然也不乏一些大学生分享出自己“脱掉长衫”,去送外卖、做洗车工的经历。回归事实,毕业生面对就业挑战也正是如此,一边求职诉求更加务实,一边以更积极的求职心态与求职策略来战胜严峻的市场。

宝鸡文理学院毕业生李艳说告诉记者:“只要能就业就行,有和专业对口的公司要我就行,就业城市我更偏向西安或者回家乡,薪资只要不是太少,我都能接受,只要能就业就行。”

你想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对未来职业有什么规划?很多学生在回答这两个问题时,通常没有明确的答复,多数学生比较担忧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74.3%的大学生认为社会整体就业环境严峻,可以看出大学生是比较在意社会条件的影响。

59.65%的毕业生选择考公考编

相较于从前热衷于北上广深、高薪、自由职业等求职诉求,现在毕业生求职正在向“求稳”转变。报告显示,经历疫情三年,“求稳”仍是大学生就业的首选因素,59.65%的毕业生选择考公考编。值得注意的是,在找工作过程中,毕业生对薪资预期也产生了变化,40.35%的受访者降低了薪资要求,表示可接受的最低月薪为3000元。

毕业生马娉婷说:“在参加今年学校的春季招聘会时,有一家公司写着:实习期间2000元不包吃住,没有双休,随叫随到,我觉得就算在饭店做服务员也不至于这点工资吧,还好我上岸国企单位了,稳定的薪资稳定的节假日。”

毕业生的就业偏好进一步反映出“求稳”的倾向。从偏好的企业类型看,国企仍是毕业生首选,占比46.02%,选择民营企业的占比为18.58%。在经济恢复期,高校毕业生对经济形势的感知越来越明显,求稳心态有增无减,择业意向的集中度有明显趋同,国企仍为首选。

走访中记者发现,经历过3年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后,很多大学生求职者认为单位的稳定性比短期内的薪酬高低更重要。

61%的学生毕业选择考研,“慢就业”成为趋势

在就业去向方面,61%同学都选择参加考研、18%的同学选择考编,45%的同学选择就业,可以看出大学生普遍认为考研提升学历是第一选择,更为重要。

同时,“慢就业”仍然是一种就业趋势。调查问卷显示,61%的同学选择考研。“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我选择考研,我热爱文学,想继续深造。而且从就业来说的话,目前二本本科生工作并不是非常好找,读研之后,有了研究生这个身份,我们能选择的就业机会就非常多了”毕业生王妍妍在采访中表示,她建议学弟学妹们不要盲目考研,要根据自身需求和专业知识水平来决定自己先就业还是先考研。

在走访过程中,记者也就毕业后是否考虑成家采访了同学们。5成大学生表示没考虑过,小部门同学表示5年内会考虑成家,可见,大学生对于毕业后结婚成家的意愿是比较低的。

2023届毕业生是疫情开放后首批走向职场的毕业生。虽然疫情已经结束,但带来的影响依然存在,宝鸡大学生在求职时更注重稳定,务实,“慢就业”,总体来说,今年就业形势相比去年好转,大学生要继续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华商报记者 董晓明 编辑 赵欣 实习生 薛婧楠 王婧如 李子怡 夏泓

关键词: